作物栽培管理 > 毛豆

一、前言

二、栽培品種

三、栽培管理

四、田間水分管理

五、病蟲害防治

六、結語

七、相關連結

  • 前言

    毛豆,屬豆科蔬菜類,未成熟且呈青綠色,可作為蔬菜食用的大豆,即全株的鮮莢80%達飽滿時,此時豆莢呈綠色帶有茸毛,故名為「毛豆」,又稱「菜用大豆」,日本稱為「枝豆」,英文名有「vegetable soybean、green soybean」或「edamame」或「edamame bean,種子種皮顏色可分為黃、綠、棕、黑等4種。豆莢和豌豆同形,但是比較硬,而且外皮有很多細毛。毛豆仁含豐富蛋白質、脂質、異黃酮、膳食纖維、維他命B1、B2、C、鈣、磷、鉀等,是營養極佳的蔬菜。

  自民國60年冷凍毛豆外銷日本成功後,其栽培面積急速成長,主要外銷市場以日本為主,加以推動設置外銷毛豆生產專區、建立安全管理體系、加強毛豆品種選育等輔導措施,建立產品安全衛生和高品質形象,外銷量逐年增加,已成為我國重要外銷農產品。台灣毛豆外銷產值再創新高,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高改場)指出,前年外銷產值創27年來新高,締造10年來外銷產值增加一倍以上,及連續蟬連銷日冠軍佳績,並促成6家冷凍食品公司於國內建新廠或擴廠,共投資計24億元,創造上千個就業機會。台灣毛豆售價比中國、泰國都高,卻能在日本達成44.8%市占率,高改場旗南分場分場長周國隆分析成功秘訣,包含品種改良、穩定供貨與產銷團結,都是成功重要因素。

↑ TOP

  • 栽培品種

(1)   高雄選1號:亞蔬中心與高雄場1987年自大勝白毛枝豆馴化育成,早熟、適應性大。花紫色、種皮黃色、株高35~40公分,每公頃鮮莢產量7400~9600公斤,生育後期豆莢受日曬易發生紫斑(黑頭)。

(2)   高雄5號:高雄場1997年由日本綠光地方種利用純係選種育成,中熟、不耐冷、感露菌病。花白色、種皮黃綠色、鮮莢果大風味佳,每公頃產量5700~6100公斤。

(3)    高雄6號(綠蜜):高雄場2001年育成,採雜交育種法。花白色、鮮莢果大、甜度高、風味佳、易感炭疽病,每公頃產量5461~8429公斤。

(4)    高雄8號(冬蜜):高雄場2003年育成,採雜交育種法。花白色、鮮莢果大、耐冷性佳,適合冬末初春種植,每公頃產量8369~9158公斤。

(5)    台南選1號(金芋):台南場與亞蔬中心2003年自新市毛豆契作田選出育成,特早熟、食味口感佳,具芋香味道。花白色、鮮莢果較小、種皮褐色,株高約30公分,每公頃產量5570~7500公斤。

↑ TOP

  • 栽培管理

     (1) 播種前應注事項

  (一)種子預選:毛豆種子優劣影響發芽率至鉅,故應篩選粒大且無病蟲害之種子,發芽率在80%以上,以確保毛豆發芽良好,無缺株現象。

  (二)注意土壤濕度:土壤濕度對毛豆發芽有很大影響,一般而言,在田間容水量百分之85至百分之90間最適宜毛豆之發芽

     (2) 整地

毛豆播種分整地與不整地兩種方式進行。整地栽培在播種前將土地耕犁1~2次,再用迴轉犁碎土,並整平地面,除去殘草枯枝,然後築畦及開溝,以供播種。行株距為40公分×15公分;不整地栽培是以耕耘機附掛播種機進行播種,每隔1.2公尺開溝作畦,行株距春、秋作30公分×10公分,夏作 40公分×10公分。

     (3) 播種期

    一年分兩期分春作及秋作,依高屏、台南、嘉義、雲林、彰化等五個產區,春作由南部的高屏往北逐次的播種,秋作由雲林往南逐次的播種,各地區播種適期春作高屏地區1月15日至2月10日,台南地區1月25日至2月25日,嘉義地區2月5日至3月5日,雲林地區2月15日至3月10日,彰化地區2月25日至3月20日,秋作雲林地區8月5日至8月20日,嘉義地區8月15日至9月5日,台南地區8月25日至9月15日,高屏地區9月5日至10月20日。

     (4) 播種方式:

      一般毛豆種植均勻採用整地栽培,整地前,田地先浸水2~3天,殺死地下害蟲,然後施基肥並以農機迴轉犁鬆土碎土整平。播種以農機附掛播種器採作畦栽培,一次完成作畦兼播種,畦面寬約70公分,畦面種植兩行,畦溝約30公分,溝深15~20公分,株距約5~6公分,播種深度2~5公分,每公頃播種量120~140公斤視期作、品種、種子發芽率及土壤肥力狀況增減播種量。

     (5) 肥料施用:

 未接踵根瘤菌,每公頃施用氮素40~60公斤,折算化學肥料硫酸錏200~300公斤,分基肥50%,發芽後15天施30%,其餘20%在結莢初期施用。磷酐每公頃40~80公斤,換算化學肥料過磷酸鈣約220~450公斤,氧化鉀公頃60公斤換算氯化鉀100公斤,過磷酸鈣及氯化鉀依基肥50%、追肥50%分兩次施用。接踵根瘤菌,每公頃施用氮素減為30~40公斤,磷肥及鉀肥維持原施用量。

↑ TOP

  • 田間水分管理

   毛豆需水量大於大豆用途品種,而且隨著生育期而不同,一般生育初期成熟期枝需水量較少,而開花前及幼莢充實期則需要較充分水量。整個栽培過程以灌溉4~5次為宜,分別在播種前、花芽分化期、幼莢形成期各一次,子粒充實期一至二次。灌水時,以畦溝灌水8分滿,給畦溝水分可慢慢上升畦面到全面濕潤即可。目前推行大面積栽培枝毛豆田,可利用自動化桿式噴灌車進行灌水,較傳統溝灌節省水資源達60%以上,且較不受地形限制。

↑ TOP

  • 病蟲害防治

   主要的病害有毒素病、露菌病、炭疽病,蟲害有銀葉粉蝨、斜紋夜盜蛾幼蟲、豆莢螟、葉瞒、潛蠅等,毛豆病蟲害防治方法應避免農藥殘留影響外銷,且宜慎選農藥,日本將自2006年起規定所有輸日農產品所使用的農藥,必須先向日本政府登記取得許可,一旦被檢驗出使用沒有經過驗證的農藥,農產品將不准輸入日本。(防治藥劑請參考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推薦用藥以及植物保護手冊推薦用藥)

↑ TOP

  • 結語

   台灣毛豆生產成本較其他國家高,在售價上無法以價格取勝,就必須朝向高優質及安全衛生為目標,除了繼續研發優良品種,納入種苗法保護外,同時建立專屬品牌以區隔市場。並加強大面積生產模式建立,促進安全用藥水準之全面提升都是未來努力的方針,從品種、生產、運輸、加工至行銷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放鬆,如此台灣毛豆產業才能在對手的競爭壓力下脫穎而出。

文章來源:台南農改場

↑ TOP

  • 相關連結

(一)、毛豆病蟲害管理及防治方法

(二)、毛豆未來市場前景與展望

↑ TOP

2024 © Lanlix 聯利農業科技 隱私權政策
0
購物車

資料傳送中,請勿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