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管理 > 筊白筍

一、前言

二、品種

三、環境因素

四、栽培管理要點

五、病蟲害管理

六、採收

七、結語

八、相關連結

 

  • 前言

  茭白為禾本科(Gramineaceae)的多年生宿根水生 植物,又名茭筍、水筍、古稱為菰或菰芛。原產我 國,相傳在我國栽培歷史已有一千年以上,栽培地區 遍及亞洲溫帶及亞熱帶,通常長在湖緣、河邊及沼澤 地。我國盛產地包括江蘇、浙江、安徽、四川、廣 東、廣西、福建、河北、河南、湖南及雲南等地,以 華中及華南地區最多。台灣茭白筍約在200年前由大 陸傳入,因台灣土地肥沃,氣候溫暖,且灌溉水源豐 富,水利發達,頗適宜茭白之生育。據統計,民國87 年全台栽培面積有1,612公頃(如表一),其中以南投縣 埔里鎮種植1,292公頃最多,佔全台栽培面積80.1%, 已成為當地的主要產業。因兩熟性茭白筍採收季節長 跨4~10月之間,正逢高溫多濕及颱風豪雨多的時期,一般蔬菜栽培不易,也是蔬菜較缺乏的 季節,加以其搬運及貯藏較易,故已成為台灣夏季重要蔬菜之一。

       茭白營養價值高,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及維生 素,多吃有益健康,甚受消費者歡迎。其烹調方式與 竹筍相似,有人稱之為白竹筍,烹調之前可先以熱水 燙過,保持其柔軟度,其味鮮美,不像有些竹筍帶有 苦味。茭白筍通常切成塊狀、片狀或絲狀,和肉類或 其他配料一起炒食或是燜煮、煨湯及京拌等,每一道 作法都是美味料理。

↑ TOP

  • 品種

       台灣栽培的茭白計有三品種:(一)、青殼種:為早生種,包被嫩筍的葉鞘(葉殼)邊緣部份 具青綠色者,株形較小,單筍重較輕,平均帶殼單筍重約85~95公克,品質中等,橫切面稍扁 平,主要分佈於台灣中南部,以南投縣埔里地區為主要栽培地。(二)、白殼種:為中早生品 種,包被嫩筍的葉鞘邊緣部份為淡綠色,株形和品質均屬中等,零星分佈於白河、名間及外 埔地區。(三)、赤殼種:為晚生種,筍殼顏色淡中帶淡紅色斑點,株形高大,品質極優,單 筍重較大,主要分佈於宜蘭、三芝、淡水、金山地區及部份平地低涯水田或溝渠旁邊。

  茭白(Zizania Latifolia Turcz)係由於黑穗菌 (Ustilago eseuicata Henn.)之寄生,此菌在幼嫩的茭白莖 內,於適溫情況下,產生細胞生長素(Auxin)及細胞刺 激素(Cytokinin),刺激茭白莖部細胞組織不斷增殖膨 大,乃形成顏色潔白,質軟味美的筍狀嫩莖,同時葉 片光合作用製造的養分也轉移蓄積於此,那就是供人 們食用甜嫩可口的茭白筍。就植物學觀點而言,茭白 筍是一種「病態莖」,是受黑穗菌寄生後所形成的菌 癭,可供食用,但若無黑穗菌的共生,茭白植株即無 法結筍,更無經濟價值可言。此菌在幼嫩的茭白莖 內,充滿白色菌絲,故呈白色,但若不及時採收,則 茭莖老熟,且菌絲老化成黑褐色之厚膜孢子,故呈暗 褐色,農民稱之為「黑心」,其植株外觀比正常株葉 色較紅,葉鞘轉黃,株型較大且強健。

↑ TOP

        又有些茭白筍 植株生長特別強健,黑穗菌的菌絲體不能侵入,因而 地上莖下方不再膨大,也不會孕筍,此種植株稱為 「雄株」,亦即一般所說的「公株」,公株在高溫少 日照的情況下(6~7月)氮肥過量使用容易發生,公株莖 梢上能抽穗開花,花序為圓錐花序,雌雄花生在同一花序上,雌花著生於花序上方,雄花著 生於花序下方,雄株在生長初期與帶菌株無法區別,須俟生育後期抽穗開花才能區別。茭白 採用母莖扦插無性繁殖,而雄株之後代仍然為雄株,毫無價值可言,在留種時應加以剔除。

↑ TOP

  • 環境因素

       茭白為水生植物,性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氣 候,生育初期溫度需在15~20℃,嫩莖發育溫度在 20~30℃,分櫱前期保持較高溫度,分櫱後期溫度較 低為宜,溫度低於10℃或高於30℃都不利於孕茭,一般可以灌水或水深淺調節溫度。對土壤 選擇並不嚴格,從礫質壤土到粘質壤土都可生長,但以水源豐富.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粘質 壤土為佳,忌鹼性,在鹼性成分高的土壤,不適宜栽培,土壤反應以pH 5.5~6.5為宜。水源必 須流動且新鮮,以符合黑穗菌的生長發育,提高產筍力。

        茭白筍不宜連作,因為連作容易發 生病蟲害,且由於茭白筍為吸肥性強的作物,連作消耗地力很多,將影響生長,使產量和品 質都降低。因此種植茭白筍最好採用輪作方式,一般地勢較高的土地可與蔬菜作物輪作,而 地勢較低的地方,則可與水稻行輪作。

↑ TOP

  • 栽培管理要點

優良母莖選拔

  古人說「好竹出好筍,呆竹出金龜崙」, 以無性繁殖的茭白母莖更應慎重選種,才能獲 得高產量。選拔標準如下 :

  1. 在生育及採收過程中隨時注意符合標準的茭墩做好標記。
  2. 要選具有本品種特性,植株較矮,生長較平均者。
  3. 孕茭率高、筍形大、成熟期一致者。
  4. 選黑穗菌較晚熟的植株,且沒有雄株或灰茭者。
  5. 深水田與淺水田所取苗株對茭白產量影響不大,但取苗量後者約為前者3倍。

↑ TOP

曬田及整地

  1. 10月中下旬秋筍採收後趕快排乾田水,並將田間殘枝敗葉用剪草機割斷曬乾後,放火燒 之(有殺菌殺蟲之效)。然後施用土壤改良劑(如苦土石灰150kg,SH土壤改良劑80kg,矽 酸爐渣200kg,或有機磷肥60kg)。 並以深耕犛翻犛曬田,曬得越乾越好。
  2. 俟12月中旬下旬種植前一週施用基肥後犛耕1次,同時要築好田堤使結實 。光滑不漏 水,最後放水整平等待種植。

播種及育苗或移植適期

  直播或育苗適期:青殼種以冬至前10天左右(12月中下旬)較適宜。赤殼種以在2月中下旬 行育苗為宜。

  移植時期:青殼種以在苗高30~40公分時或1月下旬至2月中旬移植為宜 。 赤殼種以在4月 下旬~ 5月中旬移植為佳。

↑ TOP

茭白母莖之挖掘與切片

  用鋤頭或小型挖土機挖起做有標記的優良母株根冠,置於田埂或休閒地上,曝曬20天左 右,打散附著於根冠之土壤,用刀將根冠上的短縮芽或地下莖切下,各留長15公分,每塊切 片上應有1~3個短縮莖,然後進行直播或育苗工作。

行株距及種植深度

  1. 1x1公尺,每分地種植1 , 000株,土壤較貧瘠或通風良好的地方採用 。
  2. 1.3x1.3公尺,每分地約種600株,土壤較肥沃或肥料用量較多的地方採用。
  3. 直播深度以不被流水浮起為原則,大約10公分左右為宜 。移植苗種植深度以原苗圃種植 深度為深度,不宜太深,以免影響分蘗,亦不宜太淺,免被風吹倒。

↑ TOP

水分管理

  種植初期以淺水灌溉為宜,保持3~5公分水深,促進發根與分蘗,到分蘗後期,茭白母莖 變扁肥大期逐漸加深灌水,而進入採收期後加到最深。赤殼種通常保持水深15~20公分,即可 生產品質優良的筍莖,但青殼種在淺水中(水深25~30cm)嫩筍容易暴青,且筍形較短小,品質 較差,產量也較少,而在深水中(水深45~60cm)筍形較大,品質白晢,可賣好價錢,每公斤嫩 筍比淺水筍多賣10~20元。水以流動水為宜。

↑ TOP

除葉工作

  在生育期中進行除葉2~3次,把黃葉或枯葉或蟲害葉清除,但以不傷害植株生長為原則, 將剝下黃葉埋入土中,可充作肥料用,使通風良好,日照充足,以利茭白發育及減少病害發 生。

中耕除草

  為節省人力,可施用除草劑代替人工除草,但須於種植前先整平田面,並除淨已生長之 雜草,而田面須保持3~5公分之積水,將藥劑均勻撒佈於田面一次,施藥後仍須保持積水3~5 公分3~5天,施藥的時間因藥劑種類不同而有差異,一般茭白種植後施用的藥劑均在雜草萌芽 至1~2葉時施藥,其藥劑種類如(1)5%丁基拉草粒劑,(2)2%樂滅草粒劑,(3)9%全滅草粒劑 等,其用量為每分地3公斤。

↑ TOP

施肥量與施肥法

基肥:於種植前整地時施用於田間,其用量為每分地有機肥1,500公斤或醱酵的雞糞300 公斤,過磷酸鈣60公斤,氯化鉀10公斤。

追肥: 分3 - 4次施用:

一追:(移植後15天)施硫酸銨20公斤。

二追:(移植後30天)施硫酸銨30公斤。

三追:(移植後45天)施硫酸銨30公斤,氯化鉀10公斤。

四追:在茭白開始形成時,即假莖變扁開始肥大時施用,硫酸銨40公斤。本次施肥應把 握適當時期施用,不宜太早或過遲,因太早會引起徒長,結筍延遲,過晚則趕不上孕筍需 要,筍形小,產量低。

  總之,茭白筍的養分供給要依據土壤肥力,作物生長情形、氣候條件及多年累積耕作經 驗,做最經濟、有效的施肥,才能發揮最大效果。

↑ TOP

  • 病蟲害及有害動物防治

銹病

  埔里地區青殼種從元月份開始發病,至3月份達 最高峰,嗣後即逐漸下降,北部三芝地區赤殼種從4 月下旬至6月上旬發生最普遍。據澤田兼吉(1922)年記 載,銹病係由Uromyces Zizaniaelatifoliae Sawada引起 的,最初在葉片上產生淡褐色的小斑點,小斑點擴大 後,病斑就轉成褐色,嚴重時葉片枯萎捲縮,阻礙分 櫱與生長。防治方法:請參考當年度防檢局推薦該病的防治藥劑或植物保護手冊。

紋枯病

  在高溫多濕的環境下,加之生育中後期,植株枝葉旺盛,田 間通風及透光不良,最易發病。茭白筍發生紋枯病,初期先在近 水面的葉鞘上產生橢圓形暗綠色的水漬狀病斑,以後逐漸擴大成 為紋狀,中央部位灰白色,潮濕時變為灰綠色,病斑由下向上擴 展,逐漸增多。防治方法除藥劑防治外,不過多施氮肥,孕筍期 不降低水位,以控制病菌的蔓延。參考性防治藥劑如下:滅紋乳 劑、鐵甲砷酸銨類藥劑等。

↑ TOP

萎黃及矮化症

  茭白植株萎黃現象除了缺氮、缺鐵及土壤通氣不足,致根部 生長不良所造成外,另外亦可由帶病毒的蚜蟲危害所引起,常使 葉片黃化萎縮,生長緩慢,影響產量,應注意蚜蟲之防治。矮化 病常發生於連作頻率高的排水不良水田裏,茭白植株矮小,分櫱 少,結筍稀稀落落,產量低,目前原因不詳。

二化螟蟲

  在茭白生育初、中期為害最烈,被害的植株地上部常造成枯心,生育後期幼蟲啃食筍 肉,影響產量與品質甚距。通常於生育初期發現茭白葉鞘變黃或田間水面有流葉,折葉情形 時,每10公畝施用3~6公斤4%培丹粒劑或3%加保扶粒劑,或於分櫱後期再施藥一次效果更 佳。

↑ TOP

福壽螺

  此螺食性甚雜,孵化後稍長即開始嚙食水田或溝渠內的植物,尤其喜食植物之幼嫩部 份,茭白幼苗亦為危害對象,可用45%三苯醋錫可濕性粉劑每10公畝0.6~1.2公斤於定植前或 定植後施用之,使用後3天內不得排水,溪流或魚塭附近禁止使用,使用時避免接觸皮膚。

異常結筍

  筍苗定植後30~40天,植株約40~60公分即發現結筍,其 筍肉短而小,不具商品價值,其筍肉剝面出現黃褐色黑穗菌 老化厚膜孢子,嚴重阻礙植株分櫱與生長,究其原因,可能 與種植期太早,氣溫仍高,適合寄生黑穗菌增殖,產生細胞 生長素與刺激素,造成異常結筍現象,防止方法,除了避免 過早種植外,亦可將異常株結筍位剪除,保留基部節間,將 可再萌生正常分櫱芽。

↑ TOP

  • 採收

採收適期

  早生青殼或白殼種於四月上旬或四月下旬開始採收春筍,(約在定植後125天左右)採收盛 期約在5月下旬~6月中旬,秋筍約在8月下旬至10月中旬,晚生赤殼種於九月至十一月中旬採 收,當茭白外葉三片長全,劍葉短縮,嫩莖顯著肥大,葉鞘向外45°伸長,隱見茭白嫩莖,即 表示成熟,需立即採收。

↑ TOP

採收方法

  採收時以銳利鐮刀由筍莖基部短縮莖,上留2~3 節割取,然後將基部和葉梢部切掉,保留嫩筍部長約 30~50公分,再以尼龍袋或塑膠籠包裝,以利運銷。 未運銷前可將整包嫩筍浸泡於水糟中,唯水宜保持流 動性,以維持嫩筍鮮度。

文章來源: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筊白筍栽培管理

  • 結語

    目前埔里地區已普遍採用鹵素燈或高壓鈉燈以調控筊白筍產期,雖然對於筊白筍笧業已有革命性的提升,但仍有幾個缺點尚待改進:

(1) 耗電 (2) 光照不均 (3) 照射遠而易有光害,已有數個案例顯示有上述缺點所造成的糾紛,目前農業試驗所已與工業研究院合作,利用LED燈來進行筊白夜間照光,相信不久將可以應用到田間。根據農試所 黃晉興多年的田間觀察,目前台灣栽培的筊白筍品種,有時會出現數區栽培田無法結筍而開花的現象,理論上顯示生長點附近的皎白黑穗菌已不存在,然而原因為何,仍未明瞭。此外,若連續已宿根的方式連續栽培數年之後,部分植株出現不結筍的現象,或是筍體會容易產生黑產生黑色孢子堆,以致品質、產量低落,這些品種退化的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文章來源:行政院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筊白筍之栽培與利用

↑ TOP

 

  • 相關連結

1. 茭白筍有機栽培實務

2. 筊白筍之栽培與利用

3.筊白筍良好規範(TGAP)

4.農業改良場-筊白筍栽培管理

↑ TOP

 

 

 

 

2024 © Lanlix 聯利農業科技 隱私權政策
0
購物車

資料傳送中,請勿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