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蟲害專區

運用科技,給農友最好的服務!

果樹 > 釋迦(番荔枝)

氣候因素傷害

病徵: 一、 葉片油斑狀發生及症徵: 番荔枝於7~10月除了採收正期果外並行夏季修剪,而於11月下旬後生產二期果之枝條上葉片一花器及幼果等已生長正常,但若遇氣溫急速下降的寒流來襲,則中、老葉之正面葉肉組織受低溫刺激,初期轉變成類似溶解性、不規則的油浸狀黑斑而葉脈及葉背之葉肉組織仍保持濃綠色;至後期油浸狀黑斑相互融合而周圍葉肉組織呈枯黃且微脫水狀,嚴重時影響葉片行光合作用,甚至造成落葉,使樹勢生長衰弱。 二、 果實黑點狀發生及症狀: 引起果實黑點狀的原因有生理性及病原菌性,前者以水份過多及寒害等為主要發病因子,且兩者造成病徵極相似,但因發生期不一致,故較易區別。由水份過多引起的黑點症主要發生於5~6月間梅雨期,此時正逢番荔枝第一期果(正期果)幼果期,因為根部大量吸水且農友過量修剪、疏花、疏果等,使水分排出途徑端僅存在果樹上的葉片及幼果,而幼果正逢發育生長期致使水份大多集中於幼果上,使果肉內組織變黑點狀,初期幼果仍繼續長大至中果(果徑3~4公分時)黑點組織數目增多,相互融合而使果實變黑,甚至整粒變黑枯乾成木乃伊狀。另於12~1月間番荔枝進入第二期果(倒頭果),若遇寒流來襲,果皮鱗目受急速下降的低溫刺激,初微裂痕且出現黑點狀,若剝開被害果,其內部果肉組織亦成黑點狀,後期黑點擴大融合亦呈果實黑便且如同上述枯乾、木乃伊化,整個果實黑變故又稱果實黑變病。 三、 裂果的發生及症狀: 一般番荔枝(釋迦)於大果期(果徑約10公分以上)、第二期果及坡地果園之果實等比幼果期(果徑約4公分以下)、第一期果及平地果園等裂果發生較普遍;而造成番荔枝裂果的主要因素,有灌溉水份供應不正常及急劇下降的低溫等所致。前者主要發生於番荔枝大果期時,若遇長期乾旱後連續數日大雨,由於根部大量吸水,使果實頂端之內部果肉組織急劇生長漲大,果皮鱗目長得較緩慢,以致二者(果肉與果皮鱗目)生長不均衡,而使果實頂端先裂小縫,而後擴展至果實兩側,形成裂果狀。另外番荔枝經大果期後,果實大小已固定不再長大,此時果皮鱗目間隙開始擴大,且色澤轉乳白色(果農俗稱果實走溝期),再經5~7天可進入採收期,如此採收的果實若在經後熟作用軟熟後,可供鮮食;若在夏天,可將軟熟的番荔枝在冰箱冰冷1~2天風味更佳;太早或太晚採收均無法享受番荔枝特殊的芬芳甜郁。然而當番荔枝於果實走溝期時,坡地果園與平地果園比起來,由於前者日照短且夜間(尤其2~6時)與白天溫差大,致使果皮鱗目間隙孔白色細嫩的組織日照不足且受溫度劇烈地變動,而由此處出現小裂縫至後期各小裂縫相互接觸而成裂果狀。寒流來襲時,若正逢番荔枝大果期或果實走溝期時,由於氣溫急速地下降且颳霜風則發生裂果的比率更普遍,此乃因果皮上最細嫩的鱗目間隙組織受冷冽霜風之侵襲而迸裂,且鱗目上亦出現黑點狀或小形黑斑狀。裂果後再經2~3天,雖然果實仍在樹上,,但因果肉裂開較易後熟,稍微軟化後,即可發出水果香醇的味道,不但引來小果蠅、金龜子等前來取食,且裂開處極易孳生黴菌,此時果實已無商品價值,因此裂果對果農的收益影響很大。
2025 © Lanlix 聯利農業科技 隱私權政策
0
購物車

資料傳送中,請勿關閉!